您现在的位置: 警钟长鸣 教职员工

前夫获罪判刑 共事过的领导被查处 都没有迷途知返的副局长

以山水谋私终将“山穷水尽”

重庆市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蒋勇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蒋勇,男,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市永川县财政局干部;永川市(县级市)永荣镇党委书记;永川市水利农机局党组书记、局长;重庆市永川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2022年9月退休。2023年7月,蒋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重庆市纪委监委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永川区监委监察调查。2024年2月,蒋勇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2024年6月,蒋勇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

蒋勇可谓与山水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在一座山水环绕的秀美之城——四川省原永川县,家乡红炉镇矿山遍地。在他24年的“一把手”工作经历中,8年为水务局局长,8年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3年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作为永川这片山清水秀之地的“守护者”,蒋勇理应珍惜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秉承“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奉献精神造福一方群众,但他却在与商人老板频繁接触中和物质享受侵蚀下,放松学习、思想滑坡、信念动摇,把为公“责任田”当作私人“自留地”,从业务“能人”蜕变为淘金“商人”,不知敬畏、不知收敛,最终成为靠山吃山的“破坏者”,靠水吃水的“污染源”。

三观不正,抵不住别有用心的“饭局”

蒋勇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生活艰辛,他立志要改变这种贫穷的状况。1984年,高中毕业的蒋勇被录用为重庆市原永川县财政局干部,两年后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在组织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因为工作关系,蒋勇逐渐结识了不少“煤老板”,在交往中他发现,老板们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内心失衡侵蚀着蒋勇,他开始绞尽脑汁谋求生财之道。在接下来的6年里,蒋勇尝试着为煤矿企业销售煤炭,赚取了总计40余万元,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让他尝到了“甜头”,他不再安心工作,而是滋生出“一切皆可买卖”的念头。

1999年,蒋勇任永荣镇党委书记后,职位升了,但政治意识、纪律规矩意识却不进反退。他没有珍惜组织的培养与信任,认为“名利双收”得益于自己的“运作”,此时的蒋勇,思想开始“飘”了起来,行为随之变化。在他第一次带队去煤矿检查工作时,煤矿老板为表达“心意”,送上了3000元的“辛苦费”,这相当于他当时几个月的工资。面对金钱的诱惑,蒋勇刚开始还假意推让,但又以“红包礼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一歪理来安慰自己,将这笔“辛苦费”揣进了口袋。

“权力才是硬的、票子才是实的、享受才是真的。”这一错误观念在蒋勇心中生根发芽,此后,请客吃饭的人络绎不绝,饭局应接不暇,他却乐此不疲。一些商人老板接踵而至,投其所好,找关系、组饭局、说好话、送重礼、谈“商机”,蒋勇在一次又一次的推杯换盏中迷失自我,在一顿又一顿的“饭局”中逐渐沉沦。既然是饭局,“懂事”的商人老板们自然会在吃饭时表示一下心意,送上金额不同的红包。

谈事在饭桌,定事在饭局,出事也因为饭局。在接受审查调查期间,蒋勇竟说:“我作为20多年的正处级干部,收红包很正常嘛。”其麻木不仁、不可救药的程度令人咋舌。

疯狂敛财,开启了违法犯罪的“危局”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主观世界放松了改造,理想信念就会逐渐丧失,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蒋勇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丢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迷失了自我。随着岗位变换、职务提升、权力变大,他开始握不住“权”、藏不住“欲”,堕落速度逐渐加快。

2003年,蒋勇任永川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当时永川正值水利工程大建设、搞示范的时期。由于水利工程工期短、利润高,主动登门拜访的商人老板越来越多,蒋勇不仅没有“活水润千家,好水利万民”的大局观念,反而沉迷在商人老板的恭维和“围猎”中,靠着手中水利工程,小到几万元,大到几百万元,五花八门的“协调费”“点子费”“利润分红”统统来者不拒,插手2亿余元的水利工程项目,共收受贿赂2000余万元。蒋勇“治水”而“吃水”,成了靠水吃水的“污染源”。

金钱的诱惑和对权力的欲望在蒋勇心中持续发酵,为了让自己有权又有钱,2011年,到了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任职后,蒋勇动起了利用土地资源谋利的“歪心思”。在那个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时期,矿产资源的行情水涨船高,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一些商人老板处心积虑“搭上”蒋勇,以求得关照。就这样,蒋勇利用手中的职权,轻审批、疏监管,为商人老板们拿矿权、划资源。

2015年,蒋勇明知某商人老板的公司不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安排下属违规为其办理采矿权延续。该老板为感谢蒋勇的“帮助”,先后多次以拜年拜节名义向蒋勇送上现金,甚至赠予公司干股。

贪婪如同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蒋勇的理智,让他忘记了一名领导干部应该遵守的规矩和坚守的底线,把组织赋予的权力用来牟取私利、满足私欲,彻底沦为了金钱的“奴隶”。身居重要岗位20多年,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个人和单位在工程承揽、项目审批、款项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非法收受钱款及股权,违纪违法金额共计5600余万元。

擅权妄为,陷入了自我陶醉的“迷局”

在长期的阿谀奉承中,蒋勇“官老爷”的气势愈盛,制度、程序、规矩被他视为一纸空文,甚至觉得自己是业务骨干出身,能力水平、方式方法比别人都要“棋高一着”,对于理论学习,他始终认为无关紧要、没有业务知识来得实在,摆个姿势、拍个照、签个到、抄个标题了事,长期做样子、走过场、搞形式。作为永川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他经常以“外出开会、协调工作”为由,不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

蒋勇作风霸道、爱耍官威,大搞“圈子文化”,私下建起的“一亩三分地”工作群,只有他信任的下属才有资格进群。“我的刀儿快”是其独树一帜的“惯用语”,对于不听从自己的下属,会通过调整重要岗位、免职等方式进行排除。“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他视若无睹,对班子成员的反对意见他置若罔闻,习惯性地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一把手”俨然成为“一霸手”。

他是亲戚心中一呼百应的“家长”,一意孤行将原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局办公场所改装成单位食堂,并外包给自己的亲戚,还以“公务接待需要”为由,向办公室打招呼为亲戚销售酒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他是朋友口中手握大权的“蒋局”,同学朋友们都争着请吃饭、求办事。大家知道蒋勇喜欢喝好酒、热衷收藏酒,便投其所好,不断送上高档酒水,有的人甚至跑遍全国酒庄,只为寻得蒋勇心仪的一款限量珍藏酒。被采取留置措施后,办案人员在蒋勇家中搜查到高档酒水600余瓶。

在亲戚朋友的奉承、恭维中,“蒋局”变得越发颐指气使。2022年8月,蒋勇被群众举报利用职权为商人老板承揽工程项目提供帮助,以及将单位食堂交由亲属经营等问题,在重庆市纪委监委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对其函询时,他千方百计提供虚假情况、逃避组织审查。

群众的举报和组织的提醒没能让蒋勇及时警醒、悬崖勒马,他甚至担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改任非领导职务前一个月,还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儿子的公司“批项目”,甚至在退休后,依然还在给原来的下属发号令、督进度,霸道作风丝毫不减。

机关算尽,逃不了身陷囹圄的“败局”

蒋勇作为财政干部出身,常以“精于运筹算计”自诩,可惜他的算盘用错了地方,算了金钱账,却没有算清自己的人生账。

为了让自己的银行账户流水“清白”,20多年来,蒋勇收钱只收现金,从来不经过银行。因其家中存放现金已逾千万元,为防止暴露,蒋勇陆续将钱交由做生意的同学保管。考虑到自己儿子的公司业务量大、资金量多,他还先后将受贿资金交由儿子使用,自认为处理方式比较隐蔽,不容易被组织发现,可以等退休后再慢慢享受。

收受大量不义之财的蒋勇,看到持续加大的反腐败力度,长期生活在提心吊胆、惶惶不安中,甚至找到法律专家旁敲侧击咨询“收了钱,退了还遭不遭”。为求心安,每逢佛教节日,蒋勇便携家人到附近寺庙“烧头香”,祈求顺利“过关”,得知相关涉案人员被纪检监察机关调查,蒋勇甚至以假退款、串口供等方式,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调查。2022年下半年,蒋勇终于等来了退休的日子,认为组织不会再调查他了,最多就是去谈谈话,他甚至还精心准备了谈话提纲。

“你们搞错了,永川区的人都晓得我是最讲规矩的干部,我没有干过违纪违法的事情。”2023年7月,蒋勇被留置后首次谈话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语。此刻的蒋勇故技重施,百般抵赖,妄图蒙混过关。殊不知,违纪违法没有“安全地带”,无论贪腐的手段多高明、行为多隐蔽,欺瞒对抗组织,机关算尽也终归只是“黄粱一梦”。这位自称“永川最讲规矩的干部”,只不过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党员干部本应以民为本,审慎使用公权力,正确处理政商关系,但蒋勇偏偏将手中的公权力异化为谋私利的工具,殊不知贪欲不遏,纪法难容,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只要步入违法犯罪的泥淖,悲剧的酿成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09/18



忘却初心求财运的“红包局长”

——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江燕案件警示录



违纪违法事实


罗江燕,女,汉族,曾任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4年3月,罗江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罗江燕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原则,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廉洁防线失守,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收受多名下属送予的礼品礼金,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工作要求,违规查询他人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器私用,将矿产开发、国土规划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采矿权手续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涉嫌受贿犯罪。


2024年6月,罗江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2024年12月,罗江燕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四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忏悔书节选

我记得第一次收红包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饭局上。席间,有人往我衣服口袋里塞了一个信封。我当时心跳加快,整个饭局不知道怎么吃完的,回到家偷偷打开信封,里面装有1000元现金,这在当时相当于我两三个月的工资。


2013年,我前夫因受贿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为永川的一个笑话,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有了这样扭曲的心理,我开始不断收钱,并给自己定了一个“底线”,不像戴兵一样收“坨坨”钱,只收“小红包”,自认为收小红包犯不了多大个错。我从收小红包到收“大坨坨”钱,就是一个积小恶变大恶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违规违纪到违法犯罪的过程。


后来,我当上房交所所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后,找我办事的人多了,恭维的人也多了,渐渐的习以为常,防线也慢慢失守。


在长长的反思和深深的忏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希望我惨痛的教训能警醒世人,切勿重蹈我的覆辙。


教训之一,思想不可蜕变。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理想信念作为“定海神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不越轨、不逾矩,清正为民、廉洁奉公、秉公用权。


教训之二,学习不可懈怠。走上领导岗位以来,我没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没有很好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宪法法律法规,没有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很好把握住自己的底线,犯下严重错误,感到非常后悔。


教训之三,纪律不可逾越。纪律体现在生活、工作方方面面,我的悲剧人生是从违纪开始的,小不理,害全身,纪律一旦放松,就会“温水煮青蛙”,慢慢地失控、失常,失去理智,走向彻底犯罪的深渊。


教训之四,家风不可不正。家风连着党风,关系着社风民风。家风正,则可兴家立业;家风不正,则会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虽然我知道当官和发财是两条道,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但仍私欲作祟,前腐后继,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伸手必被捉,最后落到今天的可悲下场。


回顾走过的弯路及原因,我心如刀绞、悔恨不已。我辜负了党组织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辜负了亲朋挚友对我的关心和厚爱,辜负了年迈父母对我的谆谆告诫和殷切希望,辜负了从小缺爱的儿子对我的信任和期盼。

案例剖析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罗江燕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在担任永川区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这一颇有“实权”的“官”后,自认为权力、地位都有了,只有“找钱”才能让自己更“强大”,逐渐把公权力当做满足私欲、攫取私利的工具,最终冲破纪法底线,坠入犯罪深渊。


罗江燕原本在业务上努力钻研,工作上勤勉务实。随着职务的升迁,主动跟她结交的商人老板也越来越多。看着周围老板朋友们坐豪车、穿名牌,罗江燕的心态逐渐失衡,思想开始松懈,初心开始蒙尘,工作开始懒怠,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开始萌芽。即使是“身边人”也未能唤醒“梦中人”。在前夫因受贿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罗江燕学到的不是要坚守原则、遵纪守法,而是给自己设定了一条所谓的“底线”:只收小红包,不收“坨坨钱”,这样最多算违纪。秉持送钱就“亲”,不送钱就“清”的原则,她利用自己分管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矿产手续审批等职务上便利,把利益输送当作“人情往来”,用红包礼金鉴别亲疏远近,从2000元到5000元再到5万元,最后红包越收越大,胆子越来越肥,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


不管是前夫获罪判刑还是共事过的领导被组织查处,都没有让罗江燕迷途知返,她给自己微信取名叫做“兵不燕诈”,其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自负心态可见一斑。在推杯换盏的恭维声中,在商人老板的红包攻势下,罗江燕公权私用、靠企吃企、坐地生财。在分管物业管理时,以家人的名义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妄图既当行业管理的“裁判员”,又当承接业务的“运动员”;分管房地产时,将自己的空壳物业管理公司卖给有求于自己的房地产老板;分管矿山企业时,与他人共谋,虚构石料购销合同,打着入股的幌子,以“资金占用费”的名义向商人老板索要钱款一百余万元。为了瞒天过海,罗江燕不仅将自己的房产登记在亲属名下,并代持其亲属的银行卡,用于接收、转移、使用赃款,还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统一口径声称是做正当生意,以此来对抗组织调查。罗江燕一门心思耍小聪明欺瞒组织,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惩。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只有慎始,才能善终,领导干部应当身体力行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要让人生蒙上利益的灰尘,走向“烂尾”的结局。

风正巴渝20250512 16:0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