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东北地区多地持续高温,部分高校因宿舍未配备空调,导致学生集体到操场过夜上了热搜。随后,有网友扒出,东北师范大学没给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但在2024年10月15日发布的一则采购成交结果公告显示,该校用66万元采购了4台机房空调,远高于市场价格。质疑声起,舆论沸腾,网络上对于东北师范大学“天价”空调的声讨此起彼伏。
对此,该校采购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经知晓此事,正在研究处理。同时,他强调,学校采购的是精密空调,不同于普通的民用空调,两者的生产厂家、功率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他还解释说:“正常的民用空调可以在网上查到价格,但精密空调是机房专用空调,不能简单地拿来同民用空调对比。学校机房为防网络瘫痪,是需要机房精密空调来散热的,这跟正常的民用空调不一样。”专业资料显示,机房精密空调是针对现代电子设备机房设计的专用空调,它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都要比普通空调高得多。此番回应一出,网络上对于东北师范大学“天价”空调的讨论迅速降温,大部分网友对于学校的说法表达了认可和理解。
“天价”采购向来是极易引发公众关注和质疑的话题,诸如前不久被曝光的福州烟台山公园花费近80万元采购一株树苗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资讯传播的日益便捷,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拓宽,能够接触到的资料也越来越丰富,要求采购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这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于老百姓来说,公家的事儿,从来不是“别人的事”,多问一句“钱咋花的”,多盯一眼“活干得咋样”,其实也是在给公共项目“上保险”。正是由于愿意“刨根问底”的人多了,近年来,公共项目招采领域的“糊涂账”才越来越少,公家的钱也越来越“花在刀刃上”。
对于本次“天价”空调事件,群众的质疑和询问无可厚非,校方也回复得快速、周全,便于后续的“误会澄清”。后期一旦误会澄清,这起事件中反映的监督与被监督双方的进步,都值得研究学习。
类似此次事件中的公众质疑,不妨再多一些,再大胆一些。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事,多问些是什么、为什么,让采购单位为公众答疑解惑,也为自己的决策找到合理的行事逻辑、理论依据。真金不怕火炼,真有必要且不存在腐败的“天价”采购,经得住立项、招标、评审等一系列专业化的审查,也一定经得住公众的质疑。无论是高校、国企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面对公众的质疑,首先要做到理解和尊重,并给出客观理性的回应。如果对最基本的公众讨论和质疑都接受不了、回应不了,这些单位不妨仔细想想,是否真的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露了马脚。只有理解了公众质疑的动机,才能“对症下药”,用专业和细节化解舆论危机;只有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提问权,才能不仅做到“把事办好”,还能做到“把事说清楚”。
在一个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的社会,如何让“天价”采购既保持专业性,又不失透明度?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透明采购+坦诚沟通”。专业化不等于模糊化,专业化更需要信息公开透明。公众的合理质疑本意是希望每笔钱都“花得值”,如果能用专业的解答弥合信息差,用互相尊重的态度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天价”采购不再“雾里看花”,那么专业性与公共监督之间的鸿沟将不复存在。
公众的质疑很重要,因为舆论监督是防止腐败的重要一环;采购方的理解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说得清“天价”从何而来、为何而来,才能坚定自己专业决策的信心,也让相关决策的所有参与者吃下“定心丸”,在拍板一些超出常规的事项时,少一些顾虑,多一分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