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他山之石

宿迁市斩断“脏手”,规范职校实习乱象

“得到了上学以来最多的夸奖!”聊起实习最大的收获,王庆扬脸上充满笑意。王庆扬是宿迁市宿城区职业教育中心2022级激光班学生,今年进入本地公司实习,很快从激光打标岗升至技术更高的塑料加工岗。数月间,他不仅挣得2万多元薪水,更攒足了底气,“原来我也能把技术练得这么好”。

宿迁市激光产业园

在宿迁,一场剑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乱象的专项整治,不仅斩断校企勾结的“脏手”,更为职校实习管理注入清风和活力。如今,越来越多职校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仅学习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在一次次精进突破中收获自信。

摸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我和他们就是利益关系,找谁打招呼都不好使,只有送钱最管用。”南京某劳务派遣公司翟某某到案后的直白供述,揭开“职校—中介—企业”这条灰黑产业链的“遮羞布”。

实习是职校学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且必经的环节,然而现实中,个别职校与中介、企业勾结,将实习异化为牟利工具。

以案开道,整治力度空前。宿迁市纪委监委将职校学生实习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列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联合教育、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靶向攻坚。

精准揪出“病灶”对症下药。全面起底2020年以来12345平台、信访举报、巡察反馈等各类线索,找准突出问题;实地走访调研,对全市22所职校的实习情况逐项排查,锁定实习组织、合作、管理、监督等环节的风险点,明确整治主攻方向;以案破题,深挖斩断利益链条……凌厉攻势,形成强大震慑。

“案件发生后,我们既震惊又痛心——制度明明摆在那,大小会议反复强调,怎么就执行走样?”宿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相较于普通教育,对职教重视不足,监管人手有限,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针对发现的问题,宿迁市纪委监委通过约谈、批评教育、下发工作提示单等方式,督促教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扛起监管责任,将个案暴露的突出问题转化为一类问题的排查整改。

痛定思痛,市级层面以“四不两直”方式直插15所职校和实习企业,排查问题,并同步推动全市职校领域开展自查自纠。

与过去“案结后才通报”不同,此次专项行动边查边改、查改一体。校长沈某某被留置后不久,宿城区纪委监委即到该校通报案情,推动整改;巡察审计同步进驻,排查出私设“小金库”等20多个问题。

震慑效应在分层分类的警示教育中持续放大。泗阳县召开两场专题警示教育大会,覆盖2000余人次。高压之下,27人主动投案或说明情况,个案的警示效应转化为全系统的整改自觉。

从只盯着“好处”,到一切为了学生

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内,一场世界500强企业专场招聘会,让2020级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方琪与江苏苏美达纺织工贸有限公司泗阳创佳分公司“双向奔赴”。6个月的实习里,方琪摸清从物料采购到服装出货的全流程,期满后顺利成为公司生产部IE助理。

“过去有的学校选实习单位,眼睛只盯着‘好处’,哪怕舍近求远、专业不对口。”宿迁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章安中一语道破,“所谓的‘好处’,说白了都是从学生工资里克扣出来的。”

斩断利益链,先从企业筛选入手。针对案件暴露的突出问题,宿迁市纪委监委推动各地严把实习企业“入门关”:优先选择本地资质好、专业匹配度高的企业。以沭阳为例,经过精挑细选,合作单位从24家精简到5家。全市职校共遴选优质校企合作单位291家,提供实习岗位9153个。同时,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20个、实训室及实训平台500多个,提供超2万个工位。

从“逐利”到“育人”,职校实习生态悄然重塑。如今,学生去哪实习、做什么、待遇如何,不再是任凭学校说了算,而是由监管部门把关,纪委全程监督。仅校园招聘会,泗阳中专今年就举办了7场。目前,全校有近900名学生进入县内21家企业实习,实习月薪最高8000多元,156人实习期满后选择留下。

不光企业要选好,规范管理也要跟上。新上任的泗阳中专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刘霞今年忙得脚不沾地,从建档案到建制度,全方位规范实习流程:实习前,企业用工调研、学生意向征集、方案备案等7项准备工作一项不落;实习中,抓好企业业务指导和学校过程监管“双跟踪”;实习后,形成学生考核、教师评估、岗位鉴定等7项总结台账。学校督导室与纪委办全程嵌入式监督,发现问题立刻整改。

刘霞泗阳中专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工作暨表彰会议上发言

以整治为契机,宿迁开放大学去年年底上线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动态管理。如今,学生在平台提诉求,2小时内“跨部门协作群”必响应,已妥善处理47件问题。

规范带来的改变实实在在。宿迁开放大学依托信息化管理,搭配“双导师制”“驻厂教师跟踪”等机制,80%以上实习生获得留用意向。

以实习为支点,让校企“走到一起”

7月31日,记者来到宿迁开放大学京东电商产业学院时,电商高职班学生傅玉娇正对着镜头热情吆喝。一旁的京东电商系党支部书记高雅洁介绍,“咱们有学生6小时就卖了2万多元。”

从顶岗实习到校内实习实训,再到“校内+顶岗”……如今,宿迁职校学生们能选择的实习形式丰富多样。乘着专项整治的东风,校企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打开——

学校“走出去”的多了。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泗阳中专去年年底在县开发区管委会设立办事处,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东峰带队走访近70家企业,重点对接纳税前50强企业,摸清地方产业的用工需求。

企业“上门”更主动了。王东峰记得那个忙碌的下午,有4批企业老总上门谈实习生需求。面对外地企业的“用工荒”求助,他还琢磨起“以校招商”,“能不能把分厂建在泗阳?既解企业燃眉之急,也让学生就近成长。”

教学与生产衔接得更紧密了。纺织服装是泗阳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泗阳中专的王牌专业。泗阳中专2020级高职服装班班主任张德安跑了一圈本地企业后,发现专业与产业间的供需错位:学校侧重培养服装设计师,本地企业却更急需打版、印染等实操人才。“不能闭门造车。”他和同事正着手优化专业设置,让教学紧跟地方产业需求。

随着警示教育的常态化开展和财务管理等制度的完善,教师们的纪法弦明显绷得更紧了。一个小细节是,过去教师自行处置实习边角料,如今主动上交学校。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专项整治带来的新风。

Baidu
map